(吐槽:为什么微积分教材一上来就在补习初等数学)

第1章 函数与模型

1.1 表示函数的四种方法

函数ff是一个规则,按照它,集合AA中的每一个元素xx都恰好在集合BB中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,称之为f(x)f(x)

  • 定义域:集合AA

  • 值域:当xx在定义域里变化时,所有可能的f(x)f(x)的值组成的集合。

  • 自变量:代表函数ff的定义域里任意值的符号。

  • 因变量:代表ff值域里的一个值的符号。

观察一个函数的最普通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图像,如果一个函数ff的定义域是集合AA,那么它的图像就是下列有序对的集合:

{(x,f(x))xA}\{ (x,f(x)) \mid x \in A \}

  • 函数图像给了一个表示函数行为或“生命历程”的很有用的画面。

函数的表示法

有四种方法来表示一个函数:

  • 描述法:用语言来描述。

    • 从函数的文字描述中得出显式代数公式的技巧,在解决求变量最大最小值问题上很有用。
  • 数值法:用函数值的列表。

    • 微积分的思想能够应用于数值法的表格,显式公式并非必须。
  • 直观法:用函数图像。

  • 代数法:用显式公式,如圆面积A(r)=πr2A(r)=\pi r^2

垂线测试 xOyxOy平面内的一条曲线,当且仅当没有一条垂线与其相交一次一上时为函数图像

垂线测试能够用于判断xOyxOy平面上什么样的曲线才是函数图像。

  • 抛物线x=y22x=y^2 - 2不是xx的函数的图像,因为有垂线两次穿过抛物线,它实际上是包含了两个xx的函数的图像。

分段函数

  • 分段函数: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用不同公式定义的函数,绝对值函数是典型的分段函数。

    • 从一个值跳到下一个值的分段函数叫作阶梯函数(详见第2章)。

对称

  • 偶函数:偶函数ff对其定义域里的每一个xx都有f(x)=f(x)f(-x)=f(x),几何上图像关于yy轴对称。

  • 奇函数:奇函数ff对其定义域里的每一个xx都有f(x)=f(x)f(-x)=-f(x),几何上图像关于原点对称。

递增和递减函数

函数ff称为在区间II上递增,如果当x1x_1x2x_2II上且x1<x2x_1<x_2,则

f(x1)<f(x2)f(x_1)<f(x_2)

函数ff称为在区间II上递减,如果当x1x_1x2x_2II上且x1<x2x_1<x_2,则

f(x1)>f(x2)f(x_1)>f(x_2)

1.2 数学模型:基本函数导引

  • 数学模型:对现实问题某种现象的数学描述(通常表达为函数或方程),建模的目的是理解这些现象,如果可能的话对系统未来的行为作一些预测。

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

  1. 分析和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为之命名、做一些假设使所研究的现象简化到数学上可以处理的程度,从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。

  2. 将数学知识和工具应用到我们已经得到的数学模型,设法给出该数学问题的解答。

  3. 将已经得到的数学上的结论,解释为原始的实际问题的信息,以此来说明现象或预测未来。

  4. 通过新的数据测试预测结果,如果预测与现实吻合得不好,就需要修正模型或确立一个新的模型,并重新开始循环这个过程。

一个的数学模型应该将现实问题简化到足以允许数学计算,但又精确到足以提供有价值的结论。

线性模型

  • 线性函数: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的函数,可以用直线方程的斜率-截距形式表示:

    • y=f(x)=mx+by=f(x)=mx+b,其中mm为斜率,bbyy轴截距

    • 典型特征为以恒定的速度变化,斜率为变化速度。

如果没有自然规律或法则来帮助建立模型,那就构造一个经验模型,以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,寻找一条直观上能反映这些数据点基本趋势的曲线来“拟合”这些数据。

  • 可以使用线性回归(详见14.7节)来优化线性模型。

多项式

  • 多项式:多项式P(x)=anxn+an1xn+1++a2x2+a1x+a0P(x)=a_nx^n+a_{n-1}x^{n+1}+\cdots+a_2x^2+a_1x+a_0,其中nn为非负整数,a0a_0a1a_1a2a_2\cdotsana_n为常数,称为多项式的系数。

    • 任何多项式的定义域都是R=(,+)\mathbb{R}=(-\infty,+\infty)

    • 如果首项an0a_n\ne0,则多项式次数为nn,例如函数P(x)=2x6x4+25x3+2P(x)=2x^6-x^4+\frac25x^3+\sqrt2为6次多项式。

    • 一次多项式具有形式P(x)=mx+bP(x)=mx+b,所以是线性函数。

    • 二次多项式具有形式P(x)=ax2+bx+cP(x)=ax^2+bx+c,称为二次函数。

    • 三次多项式具有形式P(x)=ax3+bx2+cx+dP(x)=ax^3+bx^2+cx+d,称为三次函数

多项式被普遍运用在自然和社会科学中变量的建模上。

幂函数

  • 幂函数:形式如f(x)=xaf(x)=x^a的函数,其中aa为常数。常考虑几种情形:

    1. a=na=n,其中nn为正整数。

      f(x)=xnf(x)=x^n的大体形状依赖于nn是奇数还是偶数,如果nn是偶数,则f(x)=xnf(x)=x^n是偶函数,如果nn是奇数,则f(x)=xnf(x)=x^n是奇函数。

    2. a=1/na=1/n,其中nn为正整数。

      函数f(x)=x1/n=xnf(x)=x^{1/n}=\sqrt[n]{x}为根函数。

      n=2n=2时为平方根函数f(x)=xf(x)=\sqrt{x},定义域为[0,+)[0,+\infty),图像为抛物线x=y2x=y^2的上半部分,对于其他的偶数nn,函数y=xny=\sqrt[n]{x}图像与y=xy=\sqrt{x}类似;

      n=3n=3时为立方根函数f(x)=x3f(x)=\sqrt[3]{x},定义域为R\mathbb{R},当nn为奇数(n>3n>3)时的图像与y=x3y=\sqrt[3]{x}类似。

    3. a=1a=-1

      倒数函数f(x)=x1=1/xf(x)=x^{-1}=1/x,图像为以坐标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,方程为y=1/xy=1/xxy=1xy=1

有理函数

  • 有理函数:两个多项式的比,有理函数f(x)=P(x)Q(x)f(x)=\frac{P(x)}{Q(x)},其中PPQQ为多项式,定义域由所有使Q(x)0Q(x)\ne0xx组成。

    • 简单的例子为f(x)=1/xf(x)=1/x

代数函数

  • 代数函数:能从多项式出发由代数运算(如四元运算和平方根)构成的函数,任何有理函数都是代数函数。

相对论中出现了一个代数函数的例子:速率为vv的质点质量为

m=f(v)=m01v2/c2m=f(v)=\frac{m_0}{\sqrt{1-v^2/c^2}}

其中m0m_0为质点的静止质量,c=3.0×105c=3.0\times10^5为真空中的光速。

该式实际为相对论性质量m=γm0m=\gamma m_0,其中洛伦兹因子γ=11v2/c2\gamma=\frac{1}{\sqrt{1-v^2/c^2}}

三角函数

微积分中惯例以弧度做单位。

  • 对于正弦和余弦函数,定义域都是(,+)(-\infty,+\infty),值域都是闭区间[1,1][-1,1],因此,对所有的xx

1sinx11cosx1-1 \le \sin x \le 1\text{,}-1 \le \cos x \le 1

  • 正弦函数的零点出现在π\pi的整数倍处,即:

sinx=0x=nπ,n为整数\sin x = 0\text{,}x=n\pi \text{,n为整数}

  •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2\pi为周期的周期函数,这意味着,对所有的xx

sin(x+2π)=sinxcos(x+2π)=cosx\sin(x+2\pi)=\sin x\text{,}\cos(x+2\pi)=\cos x

这些函数的周期性使得它们适合用来为反复的现象建模,如潮流、弹簧振动和声波等。

  • 正切函数通过tanx=sinxcosx\tan x=\frac{\sin x}{\cos x}将正弦、余弦函数相关联。

    • cosx=0\cos x =0,即x=±π/2x=\pm\pi/2±3π/2\pm3\pi/2\cdots时没有定义,值域为(,+)(-\infty,+\infty)

    • 正切函数具有周期π\pitan(x+π)=tanx\tan(x+\pi)=\tan x

剩下三种三角函数(余割函数、正割函数、余切函数)为正弦、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倒数。

指数函数

  • 指数函数:形如f(x)=axf(x)=a^x的函数,底数aa为正的常数。定义域为(,+)(-\infty,+\infty),值域为(0,+)(0,+\infty)

这类函数在为许多自然现象建模时都很有用,比如人口增长(若a>1a>1)和辐射性的衰退(若a<1a<1

对数函数

  • 对数函数:对数函数f(x)=logaxf(x)=\log_ax为指数函数的反函数,其中底数aa为正的常数。

    • 定义域为(0,+)(0,+\infty),值域为(,+)(-\infty,+\infty),且当x>1x>1时增长缓慢。

超越函数

一种非代数的函数,包含三角函数、反三角函数、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,以及大量未命名的其他函数。

1.3 从基本函数衍生新的函数

函数变换

首先来考虑平移:

垂直和水平移动 假设c>0c>0,得到下列图像:

y=f(x)+cy=f(x)+c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向上移动cc个单位的距离

y=f(x)cy=f(x)-c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向下移动cc个单位的距离

y=f(xc)y=f(x-c)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向右移动cc个单位的距离

y=f(x+c)y=f(x+c)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向左移动cc个单位的距离

接着考虑拉伸和反射变换:

垂直和水平拉伸及反射 假设c>0c>0,得到下列图像:

y=cf(x)y=cf(x)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垂直拉伸cc

y=(1/c)f(x)y=(1/c)f(x)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水平压缩cc

y=f(cx)y=f(cx)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水平拉伸cc

y=f(x/c)y=f(x/c),将y=f(x)y=f(x)的图像水平压缩cc

组合函数

通过类似实数之间的四元运算,两个函数ffgg可以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函数f+gf+gfgf-gfgfgf/gf/g

函数的代数运算ffgg分别为定义域是AABB的函数,则函数f+gf+gfgf-gfgfgf/gf/g定义如下:

(f+g)(x)=f(x)+g(x)定义域为AB(fg)(x)=f(x)g(x)定义域为AB(fg)(x)=f(x)g(x)定义域为AB(fg)(x)=f(x)g(x)定义域为{xxAB,g(x)0}\begin{array}{ll} (f+g)(x)=f(x)+g(x)&\text{定义域为}A\cap B \\\\ (f-g)(x)=f(x)-g(x)&\text{定义域为}A \cap B \\\\ (fg)(x)=f(x)g(x)&\text{定义域为}A \cap B \\\\ (\frac{f}{g})(x)=\frac{f(x)}{g(x)}&\text{定义域为}\{x \mid x\in A \cap B,g(x)\ne0\} \end{array}

复合函数

定义 已知两个函数ffgg,它们的复合函数fgf\circ g定义如下:

(fg)(x)=f(g(x))(f \circ g)(x)=f(g(x))

  • fgf\circ g的定义域是gg的定义域中所有使得g(x)g(x)ff的定义域中的xx的值,也即只有当g(x)g(x)f(g(x))f(g(x))都有定义的时候,(fg)(x)(f \circ g)(x)才有定义。

  • 一般地,fggff \circ g \ne g \circ f,符号fgf\circ g的意思是先对自变量xx首先作用gg,然后再作用ff

  • 求三个或三个以上函数的复合也是有可能的,比如复合函数(fgh)(x)=f(g(h(x)))(f \circ g \circ h)(x)=f(g(h(x)))

  • 在微积分中,将一个复合函数分解为简单函数也很有用

1.4 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

内容过时,略

1.5 指数函数

  • 指数函数:形如f(x)=axf(x)=a^x的函数,底数aa为正的常数。定义域为(,+)(-\infty,+\infty),值域为(0,+)(0,+\infty)

x=nx=n为正整数,则

an=aaan个\begin{matrix}a^n =\underbrace{ a\cdot a\cdot\cdots\cdot a}_{\text{n个}}\end{matrix}

x=0x=0,则a0=1a^0=1;若x=nx=-n,其中nn为正整数,则

an=1ana^{-n}=\frac{1}{a^n}

xx为有理数x=p/qx=p/q,其中ppqq为整数且q>0q>0,则

ax=ap/q=apq=(aq)pa^x=a^{p/q}=\sqrt[q]{a^p}=(\sqrt[q]{a})^p

  • 取不同底数aa的函数族y=axy=a^x,注意到所有图像都过同一个点(0,1)(0,1),因为当a0a\ne0a0=1a^0=1

指数函数基本上分为三类:

  1. 0<a<10<a<1,则指数函数递减。

  2. a=1a=1,它是一个常数。

  3. a>1a>1,则指数函数递增

观察指数函数图像,注意到:

  • a0a\ne0,则指数函数y=axy=a^x定义域为R\mathbb{R},值域为(0,+)(0,+\infty)

  • 因为(1/a)x=1/ax=ax(1/a)^x=1/a^x=a^{-x}y=(1/a)xy=(1/a)^x的图像刚好是y=axy=a^x关于y轴的对称图像

指数定律aabb为正数,xxyy为实数,则

1.  ax+y=axay2.  axy=axay3.  (ax)y=axy4.  (ab)x=axbx\begin{array}{ll} 1.\;a^{x+y}=a^xa^y&2.\;a^{x-y}=\frac{a^x}{a^y}\\\\ 3.\;(a^x)^y=a^{xy}&4.\;(ab)^x=a^xb^x \end{array}

指数函数的应用

  • 指数函数在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学模型中出现得非常频繁。

    • 细菌数量增长:p(t)=2t×1000=(1000)2tp(t)=2^t\times1000=(1000)2^t

    • 20世纪人口增长:P=(0.008079266)(1.013731)tP=(0.008079266)\cdot(1.013731)^t

常数e

在各种底数的指数函数中,有一种从微积分的角度看是最方便的,即自然常数e2.71828e\approx2.71828

  • 推导:选择底数aa使得y=axy=a^x(0,1)(0,1)点的切线恰好斜率为1。

  • 符号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927年选定,可能是因为它是“指数”exponential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。

1.6 反函数与对数函数

  • 对于细菌数量NN作为时间tt的函数:N=f(t)N=f(t),如果改变视角,将tt看作NN的函数,就能得到ff的反函数f1(N)f^{-1}(N),读作“ff逆”

单射函数:

定义 如果函数ff从不两次取同样的函数值,则称为单射函数,即,

f(x1)f(x2),只要x1x2f(x_1) \ne f(x_2)\text{,只要}x_1 \ne x_2

有确认一个函数是不是单射的几何方法:

水平线判定

当且仅当没有水平直线和函数图像相交超过一次时,函数为单射函数

单射函数恰好是存在反函数的一类函数,因为:

定义    令ff为定义域AA、值域BB的单射函数,则它的反函数f1f^{-1}定义域为BB、值域为AA,定义为

f1(y)=x    f(x)=yf^{-1}(y)=x \iff f(x)=y

对任意的yy属于BB

这个定义说明,若ffxx映到yy,则f1f^{-1}yy映回到xx,注意:

f1定义域=f值域f1值域=f定义域\begin{aligned}f^{-1}\text{定义域}=f\text{值域} \\ f^{-1}\text{值域}=f\text{定义域}\end{aligned}

  • 提醒f1f^{-1}不表示1f(x)\frac{1}{f(x)}f(x)f(x)倒数1/f(x)1/f(x)可以写成[f(x)]1[f(x)]^{-1}

字母xx通常情况下用于表示自变量,所以当考虑f1f^{-1}而非ff时,将定义2中的xxyy颠倒,写作:

f1(x)=y    f(y)=xf^{-1}(x)=y \iff f(y)=x

通过替换定义2中的yy和③中的xx,我们得到如下的相消等式:

f1(f(x))=x对每一个x属于Af(f1(x))=x对每一个x属于B\begin{array}{ll} f^{-1}(f(x))=x&\text{对每一个}x\text{属于}A\\\\ f(f^{-1}(x))=x&\text{对每一个}x\text{属于}B \end{array}

  • 第一个相消等式是说如果从xx出发,作用ff,再作用f1f^{-1},又会回到开始的xx,这样,f1f^{-1}抵消了ff的作用。

  • 第二个相消等式说ff抵消了f1f^{-1}的作用

举例说明:若f(x)=x3f(x)=x^3,则f1(x)=x1/3f^{-1}(x)=x^{1/3},从而相消等式变成

f1(f(x))=(x3)1/3=xf(f1(x))=(x1/3)3=x\begin{aligned}f^{-1}(f(x))=(x^3)^{1/3}=x \\\\ f(f^{-1}(x))=(x^{1/3})^3=x\end{aligned}

⑤ 如何找到单射函数ff的反函数

第一步    写出y=f(x)y=f(x)

第二步    解这个关于xx的方程,并用yy表示xx(如果可能)

第三步    为了将ff表示为xx的函数,将xxyy互换,最终的方程为y=f1(x)y=f^{-1}(x)

xxyy互换以得到反函数的这个法则,也给了我们从ff的图像得到f1f^{-1}的图像的方法:

f1f^{-1}的图像可以通过将ff的图像关于直线y=xy =x对称得到

对数函数

  • 指数函数f(x)=axf(x)=a^x为单射函数,具有反函数f1f^{-1},称为以aa为底数的对数函数,记作loga\log_{a}

若用③给出的反函数公式,则有:

logax=y    ay=x\log_{a} x=y \iff a^y=x

  • 因此,若x>0x>0logax\log_{a} x是使底数aa变为xx的指数,例如log100.001=3\log_{10} 0.001=-3,因为103=0.00110^{-3}=0.001

相消等式③应用到f(x)=axf(x)=a^xf1(x)=logaxf^{-1}(x)=\log_{a} x上变为:

loga(ax)=x对所有的xRalogax=x对所有的x>0\begin{array}{ll} \log_{a}(a^x)=x&\text{对所有的}x\in\mathbb{R}\\\\ a^{\log_{a} x}=x&\text{对所有的}x>0 \end{array}

  • 对数函数logax\log_{a} x具有定义域(0,+)(0,+\infty)和值域R\mathbb{R},它的图像是y=axy=a^x关于直线y=xy =x的对称

对数函数下面的性质与节1.5给出的指数函数的性质相对应:

对数定律xxyy为正数,则:

  1. loga(xy)=logax+logay\log_{a}(xy)=\log_{a}x+\log_{a}y

  2. loga(xy)=logaxlogay\log_{a}(\frac{x}{y})=\log_{a}x-\log_{a}y

  3. loga(xr)=rlogax\log_{a}(x^r)=r\log_{a}x(其中rr为任意数)

自然对数

在所有的对数底数aa中,我们将在第3章看到最常见的就是在节1.5定义的数ee,具有底数ee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,有一个专门的记号

logex=lnx\log_{e}x=\ln x

若在⑥和⑦中令a=ea=e并用“ln\ln”替换loge\log_{e},则其定义的自然对数函数的性质就是

lnx=y    ey=x\ln x=y \iff e^y=x

ln(ex)=xxRelnx=xx>0\begin{array}{ll} \ln(e^x)=x&x\in \mathbb{R}\\\\ e^{\ln x}=x&x>0 \end{array}

特别的,若令x=1x=1,则有

lne=1\ln e=1

下面的公式表明,任意底数的对数都可以表示成自然对数的形式:

换底公式 对任意正数aaa1a\ne1),有

logax=lnxlna\log_{a}x=\frac{\ln x}{\ln a}

反三角函数

三角函数不是单射,没有反函数,但可以通过限制定义域得到反函数。

  • y=sinxy=\sin x不是单射,但函数f(x)=sinxf(x)=\sin xπ/2xπ/2-\pi /2 \le x \le \pi /2是单射。

    • 这个限制的正弦函数ff的反函数存在并记作sin1\sin^{-1}arcsin\arcsin,称为反正弦函数。

根据反函数的定义,有

sin1x=y    siny=x,  π2yπ2\sin^{-1}x=y \iff \sin y=x \text{,}\;-\frac{\pi}{2}\le y \le \frac{\pi}{2}

  • 因而,若1x1-1\le x \le 1sin1x\sin^{-1}x就是π/2-\pi /2π/2\pi /2之间正弦为xx的数

此情形下,反函数的相消等式变为

sin1(sinx)=xπ2xπ2sin(sin1x)=x1x1\begin{array}{lll} \sin^{-1}(\sin x)=x&\text{对}&-\frac{\pi}{2}\le x \le \frac{\pi}{2}\\\\ \sin(\sin^{-1}x)=x&\text{对}&-1\le x \le 1 \end{array}

  • 反正弦函数sin1\sin^{-1}具有定义域[1,1][-1,1]和值域[π/2,π/2][-\pi /2,\pi /2],图像从限制的正弦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=xy =x对称得到

反余弦函数也类似处理,被限制的余弦函数f(x)=cosxf(x)=\cos x0xπ0\le x \le \pi是单射,故它有反函数,记作cos1\cos^{-1}arccos\arccos

cos1x=y    cosy=x,  0yπ\cos^{-1}x=y \iff \cos y=x \text{,}\;0\le y \le \pi

相消等式为

cos1(cosx)=x0xπcos(cos1x)=x1x1\begin{array}{lll} \cos^{-1}(\cos x)=x&\text{对}&0\le x \le \pi\\\\ \cos(\cos^{-1}x)=x&\text{对}&-1\le x \le 1 \end{array}

  • 反余弦函数cos1\cos^{-1}具有定义域[1,1][-1,1]和值域[0,π][0,\pi],图像从限制的余弦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=xy =x对称得到

正切函数可以通过将定义域限制在区间(π/2,π/2)(-\pi /2,\pi /2)上使其变为单射函数

  • 反正切函数定义为f(x)=tanxf(x)=\tan xπ/2<x<π/2-\pi /2<x<\pi /2的反函数,记作tan1\tan^{-1}arctan\arctan

tan1x=y    tany=x,  π2yπ2\tan^{-1}x=y \iff \tan y=x \text{,}\;-\frac{\pi}{2}\le y \le \frac{\pi}{2}

  • 反正切函数tan1=arctan\tan^{-1}=\arctan具有定义域R\mathbb{R}和值域(π/2,π/2)(-\pi /2,\pi /2),图像从限制的正切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=xy =x对称得到

直线x=±π/2x=\pm\pi/2是正切函数图像的垂直渐近线,y=π/2y=\pi/2y=π/2y=-\pi/2

剩下的反三角函数不经常用到,简要概括如下:

y=csc1(x1)    cscy=x,  y(0,π/2](π,3π/2]y=sec1(x1)    secy=x,  y[0,π/2)[π,3π/2)y=cot1(xR)    coty=x,  y(0,π)\begin{array}{lcl} y=\csc^{-1}(\left| x \right|\ge 1)&\iff&\csc y=x\text{,}\;y\in(0,\pi/2]\cup(\pi,3\pi/2]\\\\ y=\sec^{-1}(\left| x \right|\ge 1)&\iff&\sec y=x\text{,}\;y\in[0,\pi/2)\cup[\pi,3\pi/2)\\\\ y=\cot^{-1}(x \in \mathbb{R})&\iff&\cot y=x\text{,}\;y\in(0,\pi) \end{array}

  • csc1\csc^{-1}sec1\sec^{-1}的定义中,yy的区间的选择并不一致,有些作者在sec1\sec^{-1}的定义中用y[0,π/2)(π/2,π]y\in[0,\pi/2)\cup(\pi/2,\pi]

解题的基本原则

(这部分相当有用,因此尽可能少做删减)

没有什么确定的、快速的、可以保证成功的解题方法。然而,可以大体概括出解题过程的一些步骤,给出一些对部分题目可能有用的解题原理。这些步骤和原理仅仅是将常识做一些总结,是从 George Polya 的书 How To Solve It 改编来的。

① 理解题目

第一步是读题,确保已经清楚的理解了题目。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:

  • 什么是未知的?

  • 已经给出的量有哪些?

  • 已知条件是什么?

对许多问题都有用的是:

  • 画一个图,并在图中确定已知的和要求的量

通常必须的是:

  • 引入恰当的符号

在选择代表未知量的符号时常用字母,比如aabbccmmnnxxyy,但在有些情形下用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也很有帮助。比如,VV表示体积,tt表示时间。

② 思考一个计划

找到已知信息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将能够计算未知量,经常明确地问自己:“怎样才能将已知的联系到未知的?”是很有帮助的。

如果你无法立即看到一个关系,下面的思想将帮助你设计一个计划:

  • 尝试找到一些熟悉的东西:将已知条件与自己先前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,观察未知量并尝试回忆一个有类似未知量的比较熟悉的题目。

  • 尝试看清模式:有些题目是通过看清某个模式出现才解决的。这个模式可以是几何的、数值的或代数的。如果在一个题目中看到了规律性或者重复性,也许就能够猜出解释这个的模式是什么并解决它。

  • 用类推:努力去想一个类似的题目,一个熟悉的、相关的、但又比目前这个问题简单的题目。如果解决了这个熟悉的、简单的题目,可能会提供解决当前的这个难题需要的线索。比如,如果一个题目包含非常大的数值,可以先解一个数值小的类似的题目。或者,如果这个题目是三维几何,可以先解一个二维几何的类似题目。再或者,如果开始是一个一般情形的问题,可以先解一个特殊情形的。

  • 引入额外的东西:有时必须引入一些新的东西、一个辅助的东西来帮助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。比如说,如果在一个题目里,图形起着核心作用的,辅助工具就是画在图里的一条新的线。在更代数一点的题目里,辅助工具可能是一个与原来未知量相关的一个新的未知量。

  • 分情况:经常需要把一个题目分几种情形,对每一种情形进行不同的讨论。比如,在遇到绝对值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这个策略。

  • 反向操作:有时候可以假设问题已经解决了,反向一步一步操作,直到到达已知数据。然后就可以颠倒步骤,以得到一个初始问题的解法。这种手法普遍用在解方程问题中。比如,在解方程3x5=73x-5=7时,假设xx是一个满足3x5=73x-5=7的数然后反向操作。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,然后再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=4x=4。因为每一步都是可以颠倒的,就解决这个问题了。

  • 设立子目标:在一些复杂问题中设立子目标(想要的情形在那里只能部分满足)经常很有用。如果能首先达到这个目标,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到达最终的目标。

  • 间接推理:有时候间接的处理问题是合适的。在用反证法证明PP蕴含QQ时,假设PP为真而QQ为假,然后说明为什么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。从这些信息出发,必须设法得到一个结论,使得它与绝对肯定其正确性的事实相矛盾。

  • 数学归纳法:在解决包含正整数nn的题目时,下面的法则经常很有用:

数学归纳法SnS_n为与正整数nn有关的陈述。

假设

  1. S1S_1为真。

  2. 只要SkS_kSk+1S_{k+1}就真。

则对所有的正整数nnSnS_n真。

这个之所以合理是因为,既然S1S_1真,由条件2(令k=1k=1)知S2S_2必为真。然后当k=2k=2时用条件2,我们看到S3S_3为真。再用条件2,这次k=3k=3,有S4S_4为真。这个过程可以无限的延续下去。

③ 实施计划

计划在第二步中制定好了。在实施计划的时候我们必须检查每一步,写出能证明这一步的正确性的细节。

④ 回顾

问题解完之后,回顾一下是很有必要的。一方面在解的过程中有没有出错,另一方面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方法。还有一个回顾的原因是,它可以让人对这个解题方法更熟悉,也许对解决以后的问题有帮助。笛卡儿说:“我解过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为后来解决其他问题服务的规则。”

第2章 极限与导数

2.1 切线与速度问题

切线问题

曲线的切线是一条与曲线相碰的直线。换言之,切线和曲线在相碰的点处应该有相同的方向。那么这样一个想法如何严格化呢?

  • 对于一个圆,可以直接地沿用欧几里得的描述方法,即切线是一条与这个圆相交一次且只有一次的直线。

  • 对于更复杂的曲线,这个定义显然不再适用。

更具体地考虑,以求抛物线y=x2y=x^2过点P(1,1)P(1,1)的切线方程:

  • 需要两个点才能求出斜率,因此可以在抛物线上选取邻近PP的点Q(x,x2)Q(x,x^2),用割线PQPQ的斜率mPQm_{PQ}作为切线斜率mm的近似。

  • x1x\ne1,所以QPQ\ne P,得到mPQ=x21x1m_{PQ}=\frac{x^2-1}{x-1}

  • QQ越接近PPxx越接近1,mPQm_{PQ}的值越接近2,这表明切线tt的斜率应当是m=2m=2

切线的斜率是这些割线斜率的极限,用下面的符号表示为:

limQPmPQ=mlimx1x21x1=2\lim_{Q \to P}m_{PQ}=m\quad\text{即}\quad\lim_{x \to 1}\frac{x^2-1}{x-1}=2

速度问题

寻找“瞬时”速度的计算与寻找切线的计算非常相似,求速度与求切线是相同的。

2.2 函数的极限

使用下面的符号表示极限:

定义    符号

limxaf(x)=L\lim_{x \to a}f(x)=L

表示,“当xx趋于aa时,函数f(x)f(x)的极限等于LL

如果可以通过让xx充分地接近aa(在aa的两边均可),但不等于aa,使得到f(x)f(x)的值任意地接近LL

  • 概略地说,就是当xx越来越接近aa(在aa的两边均可),但xax \ne a时,f(x)f(x)的值就越来越接近LL。更为严格的定义将在2.4节中给出。

另一种表达limxaf(x)=L\lim_{x \to a}f(x)=L的符号是

xaf(x)L\text{当}x \to a \text{,} f(x) \to L

  • 通常读作“当xx趋近aa时,f(x)f(x)趋近LL

注意极限定义中的“x=ax=a”这句话,这表示在求xx趋于aaf(x)f(x)的极限时,从不考虑x=ax=a。事实上,f(x)f(x)甚至无需在x=ax=a时有定义。唯一重要的事是f(x)f(x)aa的附近是如何定义的。

单侧极限

Heaviside函数HH定义为

H(t)={0t<01t0H(t)=\begin{cases} 0\quad t<0 \\ 1\quad t \ge 0 \end{cases}

  • 注意到,当tt从左边趋于0时,H(t)H(t)趋于0,当tt从右边趋于0时,H(t)H(t)趋于1,如果符号来表示这种情形,则有:

定义    如果xx充分接近aaxx小于aa时,有f(x)f(x)任意地接近LL,则称当xx趋于aaf(x)f(x)的左极限(或xx从左边趋于aaf(x)f(x)的极限)等于LL,记为limxaf(x)=L\lim\limits_{x \to a^{-}}f(x)=L

类似地,如果要求xx大于aa,就得到“当xx趋于aaf(x)f(x)的右极限等于LL”,写作:

limxa+f(x)=L\lim_{x \to a^{+}}f(x)=L

  • 因此,符号“xa+x \to a^{+}”表示只考虑x>ax>a

通过比较定义1和单边极限的定义,得到以下结论:

当且仅当limxaf(x)=Llimxa+f(x)=L时,limxaf(x)=L\text{当且仅当} \lim_{x \to a^{-}}f(x)=L \text{且} \lim_{x \to a^{+}}f(x)=L \text{时,}\lim_{x \to a}f(x)=L

无穷大极限

用符号\infty表示极限不存在的一种特殊情况:例如,通过让xx和0充分靠近,可以使1/x21/x^2变得任意大。

定义    设ff是一个函数,它在aa的两边都有定义(aa点本身可能除外),那么

limxaf(x)=+\lim_{x \to a}f(x)=+\infty

表示当xx充分地靠近但不等于aa时,f(x)f(x)的值可以任意的大(要多大有多大)

  • 另一种表示limxaf(x)=+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=+\infty的方法是:

xaf(x)+\text{当} x \to a \text{时}\quad f(x) \to +\infty

  • 同样的,符号\infty不是一个数,但是表达式limxaf(x)=+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=+\infty经常读作:

    • xx趋于aa时,f(x)f(x)的极限是无穷大

    • xx趋于aa时,f(x)f(x)变得无穷大

    • xx趋于aa时,f(x)f(x)无界地增长

一种相似的极限,对于那些在xx接近aa时变成绝对值很大的负数的函数,在定义5中定义:

定义    设ff是一个函数,它在aa的两边都有定义(aa点本身可能除外),那么

limxaf(x)=\lim_{x \to a}f(x)=-\infty

表示当xx充分地靠近但不等于aa时,f(x)f(x)的值可以是绝对值任意大的负数

  • 符号limxaf(x)=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=-\infty可以读作:

    • xx趋于aa时,f(x)f(x)的极限是负无穷大

    • xx趋于aa时,f(x)f(x)无界地减少

类似的可以给出单边无穷极限的定义:

limxaf(x)=+limxa+f(x)=+limxaf(x)=limxa+f(x)=\begin{array}{ll} \lim\limits_{x \to a^{-}}f(x)=+\infty&\lim\limits_{x \to a^{+}}f(x)=+\infty\\\\ \lim\limits_{x \to a^{-}}f(x)=-\infty&\lim\limits_{x \to a^{+}}f(x)=-\infty \end{array}

定义    直线x=ax=a称为曲线y=f(x)y=f(x)的垂直渐近线,如果下面的条件至少有一个满足:

limxaf(x)=+limxaf(x)=+limxa+f(x)=+limxaf(x)=limxaf(x)=limxa+f(x)=\begin{array}{lll} 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=+\infty&\lim\limits_{x \to a^{-}}f(x)=+\infty&\lim\limits_{x \to a^{+}}f(x)=+\infty\\\\ 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=-\infty&\lim\limits_{x \to a^{-}}f(x)=-\infty&\lim\limits_{x \to a^{+}}f(x)=-\infty \end{array}

通常来说,知道垂直渐近线在画草图时非常有用。

  • 一个有垂直渐近线的例子是自然对数y=lnxy=\ln x

limx0+lnx=\lim_{x \to 0^{+}}\ln x=-\infty

  • 因此直线x=0x=0(即yy轴)是一条垂直渐近线,对于a>1a>1的函数y=logaxy=\log_ax结论同样成立

2.3 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求极限

计算器和图形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正确的极限值,因此在这一节中使用以下极限的性质,称为极限法则,来计算极限:

极限法则    假设cc是一个常数,极限limxaf(x)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limxag(x)\lim\limits_{x \to a}g(x)存在,那么

  1. limxa[f(x)+g(x)]=limxaf(x)+limxag(x)\lim\limits_{x \to a}[f(x)+g(x)]=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 + \lim\limits_{x \to a}g(x)

  2. limxa[f(x)g(x)]=limxaf(x)limxag(x)\lim\limits_{x \to a}[f(x)-g(x)]=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 - \lim\limits_{x \to a}g(x)

  3. limxa[cf(x)]=climxaf(x)\lim\limits_{x \to a}[cf(x)]=c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

  4. limxa[f(x)g(x)]=limxaf(x)limxag(x)\lim\limits_{x \to a}[f(x)g(x)]=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\lim\limits_{x \to a}g(x)

  5. limxaf(x)g(x)=limxaf(x)limxag(x)\lim\limits_{x \to a}\frac{f(x)}{g(x)}=\frac{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}{\lim\limits_{x \to a}g(x)}limxag(x)0\lim\limits_{x \to a}g(x)\ne0

这五个法则可以口头上叙述为:

  1. 和法则:和的极限等于极限的和。

  2. 差法则:差的极限等于极限的差。

  3. 常数乘积法则:常数与函数乘积的极限等于常数与函数极限的乘积。

  4. 积法则:积的极限等于极限的积。

  5. 商法则:商的极限等于极限的商(如果分母的极限不是0)

g(x)=f(x)g(x)=f(x),然后反复地运用乘法法则,就能得到第六条法则-幂法则:

  1. limxa[f(x)]n=[limxaf(x)]n\lim\limits_{x \to a}[f(x)]^n = [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]^n 其中nn是正整数

为了应用这六个法则,还需要两个特殊的极限:

7. limxac=c8. limxa+x=a\begin{array}{cc} \text{7. }\lim\limits_{x \to a}c=c&\text{8. }\lim\limits_{x \to a^{+}}x=a \end{array}

在法则6中设定f(x)=xf(x)=x,运用法则8,就可以得到另一个有用的特殊极限:

9. limxaxn=an,其中n是正整数\text{9. }\lim_{x \to a}x^n=a^n \text{,其中} n \text{是正整数}

一个相似的求根式的极限如下:

  1. limxaxn=an\lim\limits_{x \to a}\sqrt[n]{x}=\sqrt[n]a 其中nn是正整数(如果nn是偶数,假设a>0a>0

更一般地,有下面的法则:

  1. limxaf(x)n=limxaf(x)n\lim\limits_{x \to a}\sqrt[n]{f(x)}=\sqrt[n]{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} 其中nn是正整数(如果nn是偶数,假设limxaf(x)>0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>0

对于一些函数,直接替换总是可行的,将这个事实叙述如下

直接替换性质 如果ff是一个多项式或有理函数,aaff的定义域里,那么

limxaf(x)=f(a)\lim_{x \to a}f(x)=f(a)

  • 具有直接替换性质的函数称为在aa处连续。

通过求左右两侧极限是计算某些极限最好的方法:

①    定理    当且仅当limxaf(x)=L=limxa+f(x)\lim\limits_{x \to a^{-}}f(x)=L=\lim\limits_{x \to a^{+}}f(x)时,limxaf(x)=L\lim\limits_{x \to a}f(x)=L